斩断“资金链”!保康法院揭秘电信诈骗背后的“洗钱黑手”

2025-08-07 17:44
来源: 保康县人民法院
作者: 董 啸 张林杰    浏览: 901

电信网络诈骗之所以能屡屡得手,除了骗子的花言巧语,更离不开一条隐蔽的资金转移链。有些人为了蝇头小利,明知资金可能来路不正,仍甘愿充当“工具人”帮助转移赃款,殊不知已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,触碰了法律红线。近日,保康法院依法审结一起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案件,多名被告人因分工协作转移涉案资金,最终受到法律严惩。

案件直击:分工明确的“洗钱流水线”

微信图片_20250807105756.jpg

2024年4月至5月,被告人杨某、尧某、刘某为牟取非法利益,在明知上游资金可能是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资金的情况下,利用“Telegram”聊天软件与昵称“胡汉三”“人间清醒”的网友组建“玄天拿现汇旺D23082”聊天群,在群内发布前往全国各地接收现金的任务,帮助电信诈骗犯罪分子转移涉诈资金。

微信图片_20250807105806.jpg

流程中,尧某、刘某先与上线对接,发出“拿现”通知后,乔某、刘某某等人前往指定地点与“过桥人”进行接洽,确认身份和金额后取走涉诈现金,最后由杨某将取得的现金转换成U币交付给上线。经查,该团伙共转移涉诈资金158万元,其中杨某非法获利8万元,尧某、刘某非法获利合计18万元,乔某、刘某某各非法获利1万元。

最终,保康法院以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结合五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,分别依法判处刑罚。

法官剖析:“跑分洗钱”为何成诈骗“帮凶”?

该案主审法官指出,此类案件中,被告人往往错误认为“只是转个钱、取个款、没有直接骗人”就不构成犯罪。但实际上,电信诈骗分子骗取资金后,为了逃避打击,常会通过虚拟货币、现金转移等方式快速“洗白”赃款,而杨某等人的行为,恰恰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关键的资金通道,使受害人的损失难以追回。

值得警惕的是,此类犯罪常瞄准年轻人想赚快钱的心理,通过网络招募“跑分手”“取现仔”,以“日结佣金”“轻松赚钱”为诱饵,让普通人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犯罪工具。

微信图片_20250807105812.jpg

法官提醒:莫当犯罪“工具人”

打击电信诈骗需要全链条治理,不仅要严惩直接实施诈骗的犯罪分子,更要斩断为其提供帮助的“资金链”“技术链”。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,莫因一时糊涂,从“受害者”“旁观者”沦为“违法者”!